來源:學校大全網時間:2019-04-09 10:35:05
不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想躋身名校,都要付出異于常人的努力。不同的是,如果美國孩子沒能進入名校,他們在高中期間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依然是人生的第一桶金。下面上海國際學校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中美頂級中學教育異同:
最近,一篇名為《常春藤盟校及名校2015年錄取率統計數據》的帖子在朋友圈里廣為流傳,從中可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的錄取率都比10年前的一半還要低,有的甚至創造了歷史新低。比如,斯坦福大學今年接到4.2萬份申請,錄取率卻僅有5.05%。
有常春藤名校的招生主管表示,大學申請與招生正陷入惡性循環:越多人申請,學院越要淘汰,錄取率越低,學生越害怕,發出的申請越多……如此愈演愈烈。
此等“名校效應”投射在美國高中生身上,后者承受的壓力和期待可想而知。
2016年3月,美國加州灣區一名15歲的華裔高中生臥軌自殺,成為當地今年發生的第三宗學生自殺事件。事發的帕洛阿爾托是灣區著名的中產階級小鎮,鎮內的帕洛阿爾托高中和甘恩高中均以“學生成績優異、多人入讀常春藤名校”而遠近聞名。但事情的另一面是,這兩所學校學生的課業和心理壓力巨大。近期的自殺事件在讓人震驚之余,也令美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再次引起關注。
在很多人慣常的印象中,美國學生讀書比中國學生輕松許多。沒錯,美國的小學教育,尤其是公立小學,跟中國相比的確輕松不少。但一旦進入高中,尤其是那些奔著名校去的學生,壓力還是會成倍增加。SAT(相當于美國的高考分數高并不能讓你穩進名校,這兩年,有不少擅長考試的中國學生拿到了SAT高分甚至滿分,但仍被理想中的大學拒之門外。
其實,美國大學教育強調的是個人發展,光是高分,不足以證明學生的與眾不同,競爭力強的報名者應具備過人的專長,參加過一些含金量高的課外活動,如英特爾國際工程與科學大獎賽、州立數學競賽、名校的夏令營……等等。如果只是盲目跟風,下農村支個教,會拉個小提琴,彈個鋼琴什么的,在申請大學時,很難脫穎而出。美國大學尤其是名校,更希望看到一個學生的與眾不同,甚至還會考量高中生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這主要體現在課外活動是否和所申請專業相關聯,而非人云亦云。
那么問題來了:美國的高中教育到底和中國的有何不同,才能讓學生在申請大學時使出“十八般武藝”來?
首先,學制上有差距:大部分美國高中是4年時間,中國其實只有兩年,第三年基本都在題海戰術中準備高考了,不太學習新知識,更別提有充分時間在課外活動中學習新技能了。
其次,課程上有差距:美國高中采取學分制,可以開必修課和選修課。很普通的美國高中都能開出上百門課,甚至還有不少大學預修課程,這一點,中國的中學難以做到。
另外,美國的大學、科研機構、醫院、政府機構、商業機構等都有專設部門,負責協調高中生的課外社會實踐和科研活動。因此,美國的高中生可以到科研機構實習,在實驗室里跟專業人士搞研究,也可以到各級政府機構去當官員助理、議員秘書……這在中國難以想象,別說沒什么機構能讓學生體驗,忙于題海戰術的學生們恐怕也分身乏術。
近期大家熱議的河北衡水二中,教學樓上掛滿了勵志的橫幅,為防止學生因壓力太大而發生意外,甚至在樓道里安裝了圍欄,完全封閉起來——在此等“監獄”里,所謂自主性學習又從何談起?
從美國學生的自殺悲劇和中國高中的圍欄中不難窺見,不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想躋身名校,都要付出異于常人的努力。不同的是,如果美國高中生沒能進入名校,他們在高中期間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依然是人生的第一桶金,能切實為他們今后的人生服務。
而對更多的中國學生來說,一旦不能進入自己心儀的名校,除了夢想破滅,“只會做題”的水準便很難助其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過上富足的生活。慢慢地,許多孩子的人生軌跡,便難再擁抱夢想,甚至蛻化為浮躁社會中無奈的一分子。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