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校長眼中的本土化國際教育
來源:學校大全網時間:2017-12-06 14:55:16
隨著國際學校市場的興起,想要參與到這一行業中的教育者也越來越多,但大部分都處于觀望狀態,因為這個市場還太年輕。辦好國際學校就成為了現在這些國際教育行業從業者門心頭最重要的問題。

如何辦好國際學校?辦好國際學校的標準是什么?什么是國際教育?
以上三個問題均沒有標準答案,教育很復雜、評價標準很多樣、千人就有千種教育模式和方法。但就目前來說,橫在中國國際教育者面前最重要的問題不是那樣更終極的,而是如何實現本土化。眾所周知,國際學校引進的教學體系、課程、書籍材料都是從發達國際引進,大部分甚至是原汁原味并未做改動的。對于家長來說,這是好學校的標準之一,但盲目的引進這樣純國外的材料和體系,對孩子來說可能就是災難。
11月份,中加楓華國際學校副總校長王文女士參加了“聚力同行 為夢想賦能”的國際學校發展大會。會上,王文女士以“從零距離美國課堂到本土化國際教育”為題,為與會的國際教育行業帶來了一次深刻的演講。下面我們就看看,關于國際教育本土化,王文女士的看法。
王文女士在演講一開始就提到了中西教育理念不同、人才培養目標不同、教學方式和課堂模式不同等現實情況。不論是本土課程國際化,還是國際課程本土化最終在國內的發展趨勢都將會是適合中國教育的融合課程。
為何要本土化?
王文女士解釋道,中國照搬美國的課程到中國有很多時候會有水土不服。因為原汁原味的西方教材是為母語是英語的學生準備的教材,而我們英語是第二語言。一定由本國文化慢慢過度,然后彌補課程中的不足,加上學生學習質量,學習過程的評估手段,這些都可以有一些改良。
融合課程是什么樣的?
王文女士闡釋到:“我們的終極目標就是結合中西教育的優點,在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學生的基本功和創造力、學習知識和技能方面有一些探索和平衡。中國孩子基本功比較強,而西方孩子的基本功弱,但是他們的創造力強。中國比較重視知識,西方比較重視技能。我覺得這幾點都是我們在做本土化融合課程的時候要考慮的,還有怎么去做你的大綱和教材,都要考慮到這些方方面面。”
那么國際學校怎么選才能適合中國孩子呢?
根據王文女士的看法,國際學校引進國際課程需要進行本土化才能讓中國孩子更快接受。因此,選擇國際學校時,可以考察、體驗學校的課堂,來看看孩子的理解、體驗如何。并且仔細了解學校課程是否有經過改善、還是直接搬過來毫無改動的。
可以看出,王文女士作為國際學校、國際教育行業資深人士,對于國際學校的發展和問題都有著非常清晰的理解和思路。也正因為如此,中加楓華國際學校能在辦學14年期間,不斷創新、不斷開發適合中國孩子的國際課程,也讓中加楓華國際學校成為一所優質、令人信賴的國際教育機構。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