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就讀國際學校,這10個誤區可別亂傳了!
來源:學校大全網時間:2019-01-11 11:48:27
國際學校相對體制內公立學校來來講,說是小眾一點不為過。雖然近些年,國際學校在北上廣等大城市發展十分迅速,但仍極小一部分人的選擇,也導致有很多人對國際學校存在誤解。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說說大眾對國際學校最常見的10大誤讀,望家長們正確看待國際學校,避免錯誤認知!
誤讀一,國際學校是貴族學校
國際學校等于貴族學校?或者說學費偏高就是貴族學校?坦白來說,真正意義上的貴族學校也就是歐洲僅有的幾所百年歷史的男校、女校,現在拷貝到中國的學校只是采用了西方的教育理念,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并不是100%英國《唐頓莊園》里面描述的樣子。
那么,什么是國際學校呢?
國際學校是指跟隨外國僑民母國的教育制度,為外國僑民提供其母語教育的學校,主要是中等或以下程度的教育,近年來又發展成同時可以為本國學生提供國外教育模式的學校。北京的國際學校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 外籍子女國際學校
在中國境內合法設立的外國機構、外資企業、國際組織的駐華機構和合法居留的外國人,可以申請開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只能招收在中國境內持有居留證件的外籍學生,基本不招收中國內地的國籍學生入學。
2 民辦私立國際學校
由中國公民或機構成立的學校。部分或者全部采用國外課程體系、教材和考試測評,以中國學生為主要招生對象,沒有國籍戶籍等限制。
3 公立學校國際部
中國公立學校承擔教學管理,與國外學校合作舉辦的,按照國外課程體系、教材和考試測評,依托公立學校教育教學資源的國際教育項目,錄取要求需要看學生的中考的成績入學。
誤讀二,在國際學校的學習很輕松
很多人認為,在國際學校內學習更輕松,沒有寫不完的試卷和習題,沒有背不完的文言文和詩詞,沒有如公立校的周考月考模考……但是國際學校的學習真的很輕松嗎?
就讀國際學校的一位同學說:雖然我們學習理工科課程難度較低,但是我們需要用英語。一切拿手的東西,仿佛要從頭再來。每節課80%的時間要用外語來思考交流。不敢請假,擔心因為曠了課被扣平時分。課外實踐和社團活動也要認真對待,而作為組織者和籌劃人,不得不付出更多時間和經歷。你敢說,我們的學習很輕松嗎?
誤讀三,國際學校學生的英語都很好
在國際學校上課,課堂交流、論文寫作、考試作業等都離不開英語。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雖然國際學校會提供一個廣泛使用英語的大環境,但是仍需要學生的努力,不斷強化聽說讀寫能力。另外,英語考試成績好也不等于英語水平高。國際學校學生必須要做到流暢的英語學術交流與寫作。
誤讀四,國際學校攀比成風
有媒體報道過,每到上下學時分,某國際學校門口豪車成群,令人咂舌。也有一些國際學校爸媽抱怨過,為了孩子們的一次班級聚會花了幾萬人民幣。
據某國際學校學生說,校內的攀比其實很少,因為基本上同學的家庭條件都相差不多,雖然有一些暴發戶開始愛顯擺,后來發現同學們都不喜歡,之后就不在顯擺攀比了。
不僅如此。據了解,有不少國際學校對學生的穿著、飾品、電子產品、攜帶現金都有著明確的限制。攀比之風也因此被遏制了,所以這個說法也是不成立的。
誤讀五,國際學校只要有錢就能上
每一所國際學校都有其錄取標準。大多數國際學校要求學生通過入學考試(一般包括:英語和數學筆試,英語面試,家長面談)才能夠獲得錄取。
值得一提的是,在家長面談的過程中,面試官一般會向家長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家庭教育理念等信息。如果學生品行有問題,家長的教育理念與學校教育理念相矛盾,學校也可能不予錄取。
誤讀六,上國際學校就能夠上海外名校
國際學校是通往海外高校的一條道路。但是不能說是一條捷徑。
想要成功,你所選擇的任何一條道路都是充滿挑戰與挫折的,需要不斷努力拼搏。
上國際學校能夠讓學生在國內完成一個過渡——適應國外的教學模式;熟悉國外的教學方法;利用國際學校的語言環境和外教資源,強化語言學習;清晰海外高校申請重心,并付出努力……相對來說,國際學校學生申請海外學校更有優勢。但每一所國際學校都不能保證,孩子一定能上名校。如果你抱著“我交了那么多錢,學校必須讓孩子考上世界前50的名校”的想法,那么請您放棄國際學校這條路。
教育不是一件用錢就能購買的商品,教育是一個投入萬千心血、時間、精力和情感的藝術品。
誤讀七,國際學校就是快樂教育
國際學校的生活十分豐富,有冬夏令營、海外游學、義賣活動、各類節日party……比起埋頭苦讀,很多家長認為,國際學校就是快樂教育。
如果體制內學校=應試教育,那國際學校=快樂教育?
顯然不是。如果說為了逃離現在的高頻率考試、題海戰術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把功課少、不做題當成快樂教育的全部就錯了,IB的最后兩年要準備論文,完成課外活動的項目,應對高難度的考試,學生一樣忙到飛起,壓力山大,45分滿分的IB課程,每年全球只有100多人是滿分,而且要考到38+才能申請劍橋牛津等名校。
誤讀八,國際學校比公立學校好
國際學校和公立學校的教學理念不同,但是兩者不是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更不能說兩者孰優孰劣。主要根據孩子的個人情況判定。
有很多資深家長就選擇讓孩子1-3年級在公立學校讀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后再轉去國際學校,提高英語能力。而且因為國際學校相對管理寬松自由,更適合自律意識強的孩子。
誤讀九,考不上重點學校才上國際學校
如今的中考競爭很激烈,學生擠破頭要上重點高中。然而,重點高中錄取名額有限。被一次考試淘汰下的學生成千上萬。但是其中不乏上不了重點高中,又不愿“將就”普通高中的學生。國際學校成為這些學生的一項選擇。
國際學校可以作為一種選擇。但并不是學生求學時的“備胎”。近些年來,好的國際學校的錄取參考已經是市重點、區重點的水平了。而辦學成果優異的國際學校更是一位難求。
誤讀十,上國際學校沒有考試壓力
上國際學校,考海外高校。學生們進入國際學校的大門就要想著完成一門門考試——托福/雅思、SAT/ACT、AP等等。(不同課程體系,考試也不一樣)除了這類“大考”,還有算作平時成績的各類小測驗、小考試。不同于體制內高中的一考定終身,國際學校的小考也關系到最終成績的。所以不得不認真面對。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