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校大全網時間:2019-03-25 15:29:0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開學典禮,本學期第一課,彌足珍貴。借此機會,校長常常選取一些重要內容來思考。習近平主席指出:“真正的危機,不是金融危機,而是道德與信仰的危機。”回想中共十八大報告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12個關鍵詞,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提出了現階段全國人民“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一個公民基本的道德規范,是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踐行核心價值觀,需要增強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與智者為伍,與善良者同行。今天就此與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關鍵成長期的青少年朋友和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的老師們作一個分享。
愛國是民族之魂,就是要有“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的愛國情懷,并以強烈的責任感來履行報國義務。當下祖國正努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學生就要學業報國,是教師就要教育報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承擔時代賦予的使命,在為國家的奉獻中體驗人生的價值與幸福。
敬業是成事之基,就是要有“善學者能,多能者成”的敬業作風,把握人生出彩的機會。業精于勤,荒于嬉,敬業就是要做自己的主人。時間,抓起了就是黃金,虛度了就是流水;書,看了就是知識,沒看就是廢紙;理想,努力了才叫夢想,放棄了那只是妄想。努力,雖然未必會收獲,但放棄,就一定一無所獲。學習提升的機會,需要自己把握,全力以赴至關重要,執著堅守,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誠信是人類普遍的道德要求,就是要有“以信立身、以誠處世”的誠信品格,贏得良好的成長環境。誠信是個人社會化的“初始原則”,人是通過“社會化”完成從生命體的“自然人”到具有社會角色的“社會人”轉化的。人的“社會化”,不僅要學習和掌握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學習社會交往的規則。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是尊重事實、真誠待人,“信”是忠于良心、信守諾言。誠信是一種良好的個人品質和一種契約精神下的道德垂范,作為中學生應該言出必行,誠信對己,誠信待人。瑪克西姆·高爾基說過:“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一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友善是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就是要有“取人為善、與人為善”的友善態度,強調公民之間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和諧的新型人際關系。人的社會屬性決定每個人都處在與他人、集體和社會互動的關系中,相處之道是什么?晚清重臣曾國藩把“求善”確定為處理人際關系的根本原則之一,他在日記中寫道:“九弟來與我長久談話,我告訴他與人為善、取人為善的道理,無論為上、為下、為弟、為長、為幼,彼此以善相待,則日見其益而不自知。”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說過:“一個人越聰明、越善良,他看到別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惡毒,他看到別人身上的缺點也越多”。十三中作為一個大家庭,需要我們每一個同學以友善的態度與同學相處、與老師相處、與家人相處,以真誠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以感恩的心,感謝擁有的一切,共同營造一個心情舒暢、溫暖和諧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價值追求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愛國是前提和基礎,敬業是愛國的具體體現,誠信是敬業的道德基石,而友善是形成誠信的土壤。在實踐過程中它們相互影響、不可分割,內化為全體公民的基本行為準則和普遍價值遵循,外化為日常生活中的自覺行為和良好習慣,從而使每一個公民在潛移默化中得以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基本價值追求,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人類文明進步相銜接,是社會主義新時期公民道德的精華提煉,必將在全社會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經濟社會急劇轉型的形勢下,在利益多元和訴求多樣的現實中,一些人的價值追求和行為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觀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表現為自私、虛榮、懶惰、虛偽、狹隘、貪婪等。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體師生成長與發展的基本任務,我們要努力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
很高興我們能生活在當下的時代,很幸運我們能親歷波瀾壯闊的國家振興歷史。但目前要言成功和勝利,還為之過早,畢竟科技還不夠先進,國力還不夠強大,人民還不夠富足,美國對中國的文化壓制、意識形態的顛覆還遠遠沒有結束。美國第37任總統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1969-1974年)所著《1999不戰而勝》的書末寫了觸目驚心的一句話:“當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已經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因此,我們還需要繼續砥礪前行,直到完成那必將到來的中華民族全面偉大復興。這個過程,需要您的一份努力、一份力量。從來就沒有什么天佑國家,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只有事在人為,只有自強不息。
俄國卓越教育家康士坦丁·德米特利耶維奇·烏申斯基曾經說過:“良好的品質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未來,不是窮人的天下,也不是富人的天下,而是一群志同道合,敢為人先,正直,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
同學們,學校是一方依靠夢想和希望生存之所在,正是匯聚了一代又一代“獨立自主、奮發圖強”的學生,學校才延續著薪火相傳的探索、傳播知識的圣地和堅守真理的希望。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十三中絕不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十三中要培養有情懷、有境界、有格局的人,堂堂正正;十三中要培養有擔當、有本事、有作為的人,兢兢業業;十三中要培養有理性、有詩性、有血性的人,坦坦蕩蕩。
開學了,以四句話與老師們、同學們一起出發:
幸福感源于成就感,機會總是垂青過度準備的人。
我們無法管理時間,我們管理的是我們自己。
遇上最好的時代,莫負最美的芳華。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校園追夢人。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