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校大全網時間:2020-05-12 14:17:55
2020年深國交招生規模從256人擴大到534人,深大師院國際高中招生計劃翻了一倍,福田貝賽思雙語學校于今年正式開始招生...國際學校的招生體量快速擴大,會有那么多學生就讀么?
據不完全統計,未來兩年內深圳區域內招生的國際學校(項目)總數將達到73所。新的項目還在不停批建,到底會有多少學生,走進這些學校?
有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和上海的高考人數分別為5萬和6萬左右,而出國讀本科的人數都在1萬3千多;深圳2019年的高考人數也是5萬多,出國讀本科人數在5000多人。
也就是說,北、上兩地,國內讀本科和出國讀本科的人數比例為4:1,深圳目前這個比例為10:1。
在教育領域,北、上兩地可以被看作是國內大中城市的引領。作為近年來最有可能成為國際教育第三城的深圳,追上北京上海的這個比例,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支撐這個趨勢的,還有另一個無奈:
深圳2019年初升高,普通公立高中的錄取率只有43.85%;而根據最新的預測,2020年的這一數字,可能會進一步壓縮到40%以下。
國內體系學位的緊缺,讓國際路徑成為很多家長不得不面對的選擇。
不管是主觀上國際路徑受認可程度的提升,還是客觀上國內體系教育資源的匱乏,國際學校生源的增長,已經成為必然。
站在現有國際學校的角度來看,這是利好。
只是,同樣在增長的,還有國際學校的數量。
據不完全統計,未來一年內,深圳地區新開始招生的國際項目有:
位于福田區的貝賽思雙語學校,計劃于2020年秋季開始招生;
位于蛇口片區的NCPA太子灣走讀部,計劃于2020年秋季招生;
位于前海片區的哈羅公學,計劃于2020年秋季進行首次招生;
位于龍華片區的諾德安達雙語學校,計劃于2020年9月正式開學
...
這些新進場的國際學校,不僅有豐富的辦學經驗,也有雄厚的資本支撐,每一家都是當之無愧的“實力派”。
回到2015年,因為公立學校內國際班的舉辦受到管控,一時間多所國際學校涌出。
在公立學校辦國際班相對容易,因為校舍、生源都有保障。一旦脫離公立校的支撐,這兩個原有的保障就成了巨大的挑戰。
因為有延續性的教學體系和師資基礎,在政策落地初期,一部分原公立學校的國際項目實現了順利的轉型。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學校在辦學硬件、教學體系的要求也在逐步增加。所以我們看到,新開辦國際學校的背景越來越強,投入也越來越大。
社會資金舉辦國際學校的初衷各有不同,背后的經營策略也大相徑庭。
有的項目以短期回報為目的,有的學校以長期發展為目標;有的企業辦教育是求財,有的企業辦教育是為了名,也有的商業集團涉足教育領域是為了完成它自身的布局。
于是,在教育這個本“不太賺錢”的領域里,擠進了無數的實力派玩家:有地產大佬,也有資本大咖,加上已扎根沉淀多年的老牌名校,都希望在這個領域里立一席之地。
60所國際學校,太多了么?
教育,說到底是一種社會資源。國內體系教育資源不差,只是等待分配資源的人太多了。
選擇國際教育路徑的本質,一定程度上也正是為了避免在公共教育資源分配上的扎堆。而國際教育資源之所以還沒有如國內體系那般擁堵,是因為高昂的學習費用帶來的屏障。
深圳國際學校是不是太多,取決于國際教育需求增長與學位數量增長之間的博弈。
而站在整個國際教育領域來說,更多實力雄厚的國際學校進入,一定會帶來積極的影響。只是新的進入者在推動這個領域前進的同時,也必然對現有的格局進行洗牌。
當然,更多優質國際學校的落地,對家長來說,始終是喜聞樂見的:
更多學校落地,選擇多了,錄取幾率也大了;而更多實力派學校的進入,推動領域的進化,也會給學生帶來更具品質的國際化教育體驗。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